當期期刊

第 66卷・第 4期
發行於 十二月, 2023

十九大之後中共涉港體系的機構調整與人事調動:以組織路線確保政治路線的實現

寇健文(Chien-wen Kou) ;賴聖雅(Sheng-ya Lai)

  2017 年10 月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央對香港「全面管治權」,並對香港政府課以「憲制責任」之後,中共涉港體系的機構和人事出現那些變化?現有研究香港的文獻雖然會提到中共治港政策的變化,但很少系統性的討論中共透過機構調整與人事調動推行其政策。本文的目的即在於彌補此一不足之處。本文發現,中共以「加強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的組織路線,落實「全面管治」的新政治路線。這種集權的組織路線反映在「強化垂直指揮鏈」、「新建涉港國家安全體系」、「弱化涉港體系人事任用的內升考量」等三個趨勢。由於集權是習近平時代中國政治最重要的特點,涉港系統出現的集權趨勢反映出習近平時代中共面對環境挑戰的慣性對策。

關鍵字:香港、一國兩制、港澳領導小組、香港中聯辦、港澳辦


初探「中國投資」與「債務陷阱」之間的關係(2000∼2017)

薛健吾(Chien-wu Alex Hsueh)

  隨著中國對外投資的能力日益增加,中國透過投資(特別是透過「一帶一路」的各種項目)在各國創造出「債務陷阱」的說法也喧囂而上。然而,相關文獻對於中國是否在各國創造出「債務陷阱」的意見莫衷一是,而且迄今也尚未有大樣本的經驗資料來系統性地探討這個問題。據此,本文的目的,就是根據最新可得的債務資料以及對於「債務陷阱」作更精確的定義,來探討來自中國的投資是否系統性地與「債務陷阱」現象的出現有顯著的關聯性。來自全球180 個國家從2000∼2017 年這段期間的資料顯示,中國的投資占GDP 的比率愈高的國家,積欠中國的債務占其GDP的比率愈高,償還中國貸款的能力愈低,並且在外交政策的利益上更接近中國的立場,也與中國在互動上有著更低比率的衝突與更高比率的合作。這些經驗證據在以「國家」為單位的分析單位上支持了「中國投資」與「債務陷阱」現象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但由於缺乏跨國跨時的資料,這些國家在因果關係上到底是因為先具有這些特質所以才得到中國的投資與貸款(並非中國有意為之的「債務陷阱」現象),還是因為先得到中國的投資與貸款所以才展現出這些特質(與中國可能有關的「債務陷阱」現象),就有待未來更多可得的跨國跨時資料才能再做進一步的探討。

關鍵字:一帶一路、中國投資、債務陷阱、還款能力


【研究紀要】典範的轉移:香港天主教的政教關係(1949∼2023)

梁潔芬(Beatrice Leung)

  1949 年至1997 年天主教會與英國依殖民地政策緊密合作,在香港提供服務,在服務中去傳播福音。這時期的政教關係是「雇主和包商」(proprietor vs contractor)的和諧工作關係。始自1985 年,香港依中英聯合聲明,準備於1997 年回歸中國成為特別行政區。香港天主教徒相信民主制度是維護宗教自由的方法,所以天主教會在過度期(1985∼1997)首次有參政的意願。同時中國天主教會於1980 年後也有限度的開放。香港天主教會承擔了教會橋梁的角色,協助它的復甦。因此它產生政教關係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由與港英的和諧關係,演變成1997 年後與特區政府、北京政府、和梵蒂岡教廷的複雜而緊張的四邊關係。其緊張程度依北京的政治氣候、宗教政策、和中梵關係的走勢而定。由於先有先知性領袖陳日君主教(2006 年升樞機主教)為代表的對抗性策略,習近平逐步收緊對香港自由的限制,雙邊的關係在2019 年跌到谷底,直到耶穌會出身的周守仁主教開始領導香港教會才出現轉機,這段期間香港天主教政教關係典範的變遷,更形多姿多彩。   

關鍵字:香港天主教、政教關係、典範轉移、陳日君、周守仁



【研究紀要】留學中國的韓國中國研究專家之發展、觀點與特點

陳泰勳(Tae-hun Jin)

  知識社會學著重於瞭解知識產生的外部情境。在過去,韓國的中國研究發展受制於「冷戰」的外部因素,以「留美派」與「留臺派」為主導。但隨著韓中建交,前往中國取得博士學位的韓國留學生逐漸增加,並形成了一個新的學術社群,被稱為「留中派」。留中派在韓國的中國研究當中占有主要地位,但他們的研究仍需進一步探討。本文將「留中派」作為研究對象,並詳細考察留中派的現況和研究方法,以期深入瞭解他們在韓國的中國研究中的地位。多數留中派在北京大學取得博士學位,這有助於深入瞭解中國社會和政治,但也有可能限制研究多樣性。此外,隨著中國崛起,韓國對中國區域研究的需求不斷增加,使留中派在韓國的對外政策中變得更為關鍵。留中派在中國當地接受教育,具備明顯優勢,包括語言、歷史、文化、經濟、社會以及政治等方面的知識,並建立龐大人際關係,從而產出實證的研究成果。然而,這也可能使他們被視為接近中國主流觀點。但留中派內部存在著多樣的立場和觀點,不應將之化約為全盤具有相同意見的學術社群。如今韓國社會普遍存在對中國的憤怒情緒,尤其在薩德爭端和經濟制裁後,韓國民眾對中國感到反感。留中派有責任以學術專業和研究倫理為基礎,對待中國議題採取客觀和實證的態度,並思考如何克服國家利益與民眾反感之間的差距。

關鍵字:
知識社會學、中國研究、留中派、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