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卷・第 2期
發行於 六月, 2017
  各期期刊


全球領導轉移的前奏: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與亞太跨區域制度的重構

陳欣之(Hsin-Chih Chen)
中國大陸研究 ;  60卷2期 (2017 / 06 / 01) , P1 - 26
英文

摘要:

  中國大陸於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顯明中國大陸重塑區域制度的利益,將可能對全球權力分配產生重大衝擊。本文強調制度重塑過程與全球權力競爭的密切關連性,將首先簡述國際制度創建與霸權領導地位的關係,其次介紹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背景,第三部分將處理中國大陸在全球權力重組中的角色變化,第四部分說明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制度競爭。本篇論文最後總結,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倡議,已觸發涉及全球制度領導權的軟性霸權競逐。


中國在亞洲啟動一場對基礎建設融資的競賽

Robert Wihtol
中國大陸研究 ; 60卷2期 (2017 / 06 / 01) , P27 - 53
英文

摘要:

  過去70多年來,一直由布列敦森林體系機構主導的亞洲金融結構正處於轉折點。中國與其它新興經濟體不滿這些機構緩慢的改革進程,轉而建立自己的金融機構,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新開發銀行。同時,中國並透過「一帶一路」和大型政策性銀行擴大雙邊融資。二戰後亞洲區域金融結構的演化約分為四個階段:1950年代和1960年代,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唯一的多邊融資機構;1966年亞洲開發銀行成立和1967年東南亞國家協會成立,標誌著區域化的開始;1997至1998年間的亞洲金融危機導致區域化進一步的深化;第四階段與中國的金融地位崛起有關,並啟動一場帶 有政治色彩的資金競賽。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和日本都已加強提供融資作出回應。本文檢視資金競賽的正負面影響,即有利於借款人的良性競爭影響和形成不良外部因素的非良性競爭影響。中國已引發一場融資的擴張和多元化。世界銀行和亞洲投資銀行正設法提高其效率,此一發展對貸款方有利。然而,也有初步跡象顯示,這些機構已將焦點從投資風險評估轉向錢的流動性。這可能使金融結構形成以西方陣營領導和由中國主導之機構間競爭的風險。為避免這類風險,新興的銀行和中國政策性銀行最好能沿用既定之國際貸款標準,並參與國際債務管理;同時新興銀行應在全球、區域和國家層面進行密切協調。


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中美關係和地緣政治回歸

Yale H. Ferguson
中國大陸研究 ;   60卷2期 (2017 / 06 / 01) , P55 - 85
英文

摘要:

  中國2013年下旬所提出的「一帶一路」計劃(或戰略),是已堪稱全球 最大經濟體的中國所提出一套大膽的新對外投資計畫。「一帶一路」旨在解決國內持續存在的問題,探索海外新興投資機會,推動中國在快速變化的地緣政治環境中成為全球力量。本文建議讀者避開任何地緣政治國際關係理論或方法假設。本文將試圖追蹤「一帶一路」的來路,解釋此政策是什麼或不是什麼,分析其優勢和局限性,並考慮其可能的未來。文章首先從「一帶一路」的出現和進展,仔細審查複雜的中國內外背景,以中國決策者、財政來源以及相關機構如新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到目前為止已批准的各個地區的項目來檢視該計畫。進一步將焦點集中於說明潛在挑戰,從中國自身 經濟,政治制度和社會的弱點到東道國可能遇到的許多問題,這些挑戰威脅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文章的結論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具有「回歸地緣政治」的可能,即將世界分為相互競爭的集團和勢力範圍的潛力,但這並不表示「一帶一路」應被視為具威脅性的主張。雙贏的結果仍是可能的,因為對基礎設施和其他項目的投資鼓勵增長,可能為所有人帶來更多的機會。


建立國際連結的機會與挑戰:印度對於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觀點

方天賜(Tien-Sze Fang)
中國大陸研究 ;  60卷2期 (2017 / 03 / 01) , P87 - 2108
英文

摘要:

  印度是中國規劃「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之一。但新德里迄今尚未決定是否加入此計畫。事實上,印度內部對於加入與否有不同意見。為提供對此議題的不同分析角度,本文將採用國際連結的觀點,來檢視印度對於「一帶一路」的政策及回應。對印度而言,「一帶一路」雖提供經濟利益,卻也帶來地緣政治的隱憂。印度在參與國際連結時,則傾向成為網絡的中心。綜合考量相關因素之下,本文認為,印度可能有條件性地回應「一帶一路」計畫:即參加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但反對中巴經濟走廊。


書評

楊開煌
中國大陸研究 ; 60卷2期 (2017 / 06 / 01) , P113 - 118
繁體中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