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卷・第 1期
發行於 三月, 2017
  各期期刊


香港的本土化浪潮:中國因素氣旋下的抵抗動員

方志恒(Brian C.H. Fong)
中國大陸研究 ; 60卷1期 (2017 / 03 / 01) , P1 - 17
繁體中文

摘要:

  本文採納「中國因素」的理論框架,以分析中港關係的動態。近年,北京對香港事務的各種「直接施力」和「間接施力」,激發了本土主義在香港社會興起,並由此引發各種對「中國因素」的抵抗動員。本文的結論是,「中國因素」氣旋的不斷擴大,已經令「中心邊陲矛盾」有取代「普選議題」,成為香港政治的主要分歧之勢;而未來香港的各大政治勢力,會如何回應本土化浪潮以至重新組合,將是觀察香港政局的風向標。


本土、勇武與犬儒:傘後香港的社會趨勢

陳健民(Kin-Man Chan) ; 吳木欣(NG Vitrierat)
中國大陸研究 ; 60卷1期 (2017 / 03 / 01) , P19 - 36
繁體中文

摘要:

  2014 年9 月28 日爆發的佔領中環(雨傘運動)捲入超過百萬香港市民,以非暴力公民抗命爭取真普選。佔領行動持續79 天,政府未有確切回應普選訴求,運動內部出現分裂,對運動的目標、手段、組織方式、與政府談判的策略、退場機制等都有不同意見。學生組織最後在激進力量壓力下,即使民氣已盡亦欠缺周詳組織,竟發動升級行動,結果造成多人受傷,佔領最終黯然結束。即使運動產生了重大的啟蒙作用,年輕人覺得運動是「無功而還」,甚至是徹底失敗,「傘後」彌漫著沮喪與挫敗,三種社會趨勢繼而出現。第一是「本土化」,包括本土優先、城邦自治、甚至港獨民族等思潮的湧現。不少青年覺得在「一國兩制」下已無法實現真普選,必須轉而爭取民族自決以至主權獨立。第二種趨勢是「勇武化」,主要是認為「和平理性非暴力」(和理非)的民主運動策略已經失效,必須採取更激烈的抗爭方式。2016 年農曆元旦的「魚蛋革命」(旺角騷亂),便是典型的勇武抗爭。第三種趨勢是「犬儒化」,主要是彌漫在中產階級的一種無力感,暫時隱而未發。未來中共是否延續其在2003 年後對港的高度介入政策將影響「一國兩制」的前景和這三種趨勢的結局。


從金鐘到我家:雨傘兩年後再撐

何式凝(Sik-Ying HO)
中國大陸研究 ; 60卷1期 (2017 / 03 / 01) , P37 - 57
繁體中文

摘要:

  這是何式凝作為一個公共知識分子,針對「雨傘運動」所撰寫的人類學式「參與觀察」論文。本文詳細闡述她作為一個性/性別學者、一個政治素人參與雨傘運動的經驗,以及這段經驗如何促使她反思自己對世界、對生命和對學術的理解。因為參與雨傘運動的經歷,她開始研究參與者經過這場運動之後,在個人、家庭、婚姻和感情生活方面的種種轉變,也必須重新修訂她在雨傘運動之前對「民主情人」這個概念的詮釋。過去她關注的是性別政治(genderpolitics)、性的政治(sexual politics),現在則不得不看看香港政治,或者是說宏觀的政治(macro political),所謂正規的政治(formal political process)如何影響我們處理自己的性別、愛情、家庭、婚姻和各種親密關係。她更嘗試用自己的個人經歷來閱讀比較主流的社會運動理論,希望能對資源動員理論(resource mobilization theory)(Edwards and McCarthy 2004; Tilly and Tarrow 2007)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議,並進一步探索宏觀政治與微觀政治的關係。這篇論文結合了文化研究議題、人類學式反思,與個人反身式行動研究,也希望能對於雨傘運動提出一個特殊角度的理解。


第三勢力與傘兵:比較台港佔領運動後的選舉參與

何明修(Ming-Sho Ho)
中國大陸研究 ;  60卷1期 (2017 / 03 / 01) , P59 - 86
繁體中文

摘要:

  本文考察台灣的太陽花運動與香港的雨傘運動後的五場選舉。佔領是激進的體制外抗爭,但即便如此,在運動結束之後,台港都出現了新一波的參選風潮,儘管他們很少有人勝選。台灣的「第三勢力」與主要反對黨的關係較為友善,合作大於競爭;相對於此,香港「傘兵」與既有的反對黨陷入了競爭、甚至是衝突的態勢。本研究發現,認同政治在兩場運動後都獲得強化,卻有相異的後果。在台灣,「天然獨」認同的浮現,拉近了「第三勢力」與民進黨的距離;香港的本土派則是與反對黨的領袖陷入緊張關係。其次,台灣的反對黨較有資源,能夠吸納新興的政治勢力,香港分裂的反對陣營則陷入與新興勢力相競爭的狀態。


建構跨法域(大陸與港澳地區)自由貿易區商事爭議解決機制之構想

鄧智榮(Chi-Wing Tang)
中國大陸研究 ;  60卷1期 (2017 / 03 / 01) , P89 - 101
繁體中文

摘要:

  隨著港澳的回歸及區域經濟的快速融合發展,粵港澳區域更緊密合作的概念已經提出多時,但至今尚未完全落實,其中區內法院衝突問題複雜。借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佈《珠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和大陸「十三五」期間更加重視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的契機,在研究建立粵港澳自貿區的同時,筆者通過研究大陸與香港現行法律關係,提出探討自貿區的獨立法律機構及建構自貿區商事爭議解決機制的一些構想,希望以新思維新角度去解決積累已久的區域司法難題,亦對解決其他同類跨境、跨法域法律問題起參考作用。


評論「建構跨法域(大陸與港澳地區)自由貿易區商事爭議解決機制之構想」

張顯超
中國大陸研究 ;  60卷1期 (2017 / 03 / 01) , P103 - 106
繁體中文


書評-China Dreams: China's New Leadership and Future Impacts

陳宗巖
中國大陸研究 ;  60卷1期 (2017 / 03 / 01) , P71 - 99
繁體中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