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卷・第 1期
發行於 三月, 2016
  各期期刊


「大一統」文化與中國「大一統」:明鄭時期的案例研究

楊仕樂(Shih-Yueh Yang)
中國大陸研究 ; 59卷1期 (2016 / 03 / 01) , P1 - 30
繁體中文

摘要:

  當代的國際關係研究長久以來有強烈的歐洲中心傾向。近代以來的歐洲國家體系,其中總是有多個強權並列,並以權力平衡為其國際秩序的基礎。相對的,東亞體系的常態,卻是一個支配性強權的存在,與其他小國形成了上下從屬的層級關係,構成東亞國際秩序的基礎。東亞過去為何會有這樣基於大一統中國的階層式國際秩序呢?作為壓倒性支配者的中國,為何總是在分裂後重建大一統,而能一再佔居這樣支配的地位呢?對此中國的大一統本身就被認為是一種文化,是中國歷代政治菁英們認為天下必需維持大一統的共同信念。然而,這樣常見的觀點迄今仍缺乏充足的實證研究支撐。究竟這所謂的「大一統」文化,是否真是維繫中國大一統的關鍵,進而造就了東亞層級式的國際秩序?本文以明末清初明鄭對抗清朝的過程為案例,實際檢驗這所謂「大一統」文化的作用,以回答此一東亞國際秩序背後的核心問題。


當中國夢遇見網際網路:一種創新宣傳模式的升起?

洪敬富(Chin-Fu Hung) ; 司昕山(Xin-Shan Si)
中國大陸研究 ; 59卷1期 (2016 / 03 / 01) , P31 - 74
繁體中文

摘要:

  2012 年11 月召開之「十八大」標誌著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習近平的上台。是次會議不久,作為總書記的習近平旋即提出所謂的「中國夢」一詞。此一表述,一方面代表習近平主政下,對於如何進一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提出的實踐目標;另一方面也標誌著「習李體制」所強調之「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核心,成為當下中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道路上的重要根基。爰此,中國夢儼然成為當前中國宣傳體制下,各級相關機構與新聞媒體遂行組織動員及愛國主義宣傳報導的核心。然而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與資訊科技水平的進步,中共宣傳政府越發承受到宣傳成效不彰的壓力。傳統主流輿論陣地的流失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缺乏,令宣傳體系需要因應外部情勢的變動而有所調整和適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當前中國夢的宣傳出現了以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為特徵的創新宣傳模式,此種創新模式正是中共宣傳機器在習近平主政的時代下,對其宣傳方式與時俱進進行調適的具體表現。公共文化服務產品以公益廣告和網路影片為具體形態,以更貼近中國公民與網民的方式,政治性的架接黨國與人民共享的中國夢,為政府宣傳服務。這種新模式雖以黨國思想為其最高的指導原則,並以黨國利益為其最終的依歸,但就學理和實務而言,威權體制下的中共宣傳機器已愈加隨著外部形勢和內在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調適,其宣傳工作亦在兼具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多重宣傳渠道下,廣泛結合包括個人、網民在內的社會力與活躍的市場經濟力,以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為其新特徵的宣傳工作於焉展開並將持續。


中國社會抗爭中的策略互動與類型:三層模型分析

王信賢(Hsin-Hsien Wang) ; 邱韋智(Wei-Chih Chiu) ; 王信實(Shinn-Shyr Wang)
中國大陸研究 ; 59卷1期 (2016 / 03 / 01) , P75 - 99
繁體中文

摘要:

  近年來中國大陸社會抗爭湧現的頻率與規模都極為驚人,各地都出現政府「維穩」與民眾「維權」間的張力,也使得維護社會穩定成為考核各級政府的重要參照。不同於過往研究多將國家視為單一權威,本文強調國家權力是碎裂的,進而提出一個三層的模型架構。在此架構中,三個主要行動者分別為「上級政府」、「地方政府」和「抗爭者」,每個行動者有其各自的利益考量以及策略選擇,本文建構簡單的數學模型,進而推論出三者互動的結果將出現六種抗爭類型。此一架構不僅解釋了當前中國複雜的國家社會關係,也幫助我們理解中共威權韌性的特質。


"Enlisted Participation" in China's Public Governance: A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the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

徐斯儉(Szu-Chien Hsu)
中國大陸研究 ; 59卷4期 (2016 / 12 / 01) , P81 - 112
英文

摘要:

  中國研究的學者們對於中國威權政體的前景爭論不休,某些學者認為中共政權是一種韌性威權,另外一些學者質疑前者所說「韌性制度」的有效性。本文認為上述中國研究學者之間的辯論缺乏理論架構,其證據缺乏通則性。本文嘗試提出一個更有理論意涵的概念—「徵召式參與」。此概念是從菲利普.羅德所提出在列寧式政權下的「徵召式參涉」衍生而來,但與該概念有本質上的不同。本文認為「徵召式參與」能夠更精準地掌握當前中共政治制度下的政治參與的制度特徵。本文以具體的制度作為案例,來分析「徵召式參與」的不同類型。文末並以五種制度化標準來衡量辨析「徵召式參與」與列寧體制下的「徵召式參涉」及民主體制下的一般「政治參與」的不同,並指出「徵召式參與」下的「包容策略」與「回應策略」,可以視為韌性威權的兩大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