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期刊

第 67卷・第 4期
發行於 十二月, 2024

解析習近平反腐作為下民眾的政治心理:貪腐認知的類型建構

黃信豪(Hsin-hao Huang)

  2012 年習近平上臺後中共大力懲治政治腐敗,因案落馬的官員不論在數量、層級上皆前所未見。在政府大力反貪打腐下,中國民眾如何看待腐敗現象?如何理解民眾面對官員貪腐問題的政治心理?本文從類型學的視角出發,結合「貪腐現況」、「貪腐行為風險」等兩項大眾主觀評估,來探析中國民眾在政府大力肅貪中如何看待腐敗問題。本研究的經驗資料來自WVS 第七波在中國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多數受訪者一方面評估貪腐情況嚴重,但另一方面也認為貪腐行為高風險,且這兩項認知如預期地屬於獨立、可區隔的主觀評估。不同社會背景者的貪腐認知差異並不大,顯示中國貪腐問題應已為民眾所周知,其中主觀社會階層為中上者對貪腐問題的認識更受到政府反腐作為所影響。此外,實證分析發現使用報紙頻率愈高者,有較高的機率認為官員貪腐具高風險;機構信任、政治體制滿意度也如預期的區辨貪腐風險評估高/低的面向。這些經驗發現,大致上能支持本研究提出的「修補正當性」研究預期。本文填補文獻對中國民眾看待腐敗問題的理解,研究發現也回應中國威權韌性的討論。

關鍵字:習近平、腐敗認知、貪腐現況評估、貪腐行為風險評估、世界價值觀調查


拼多多與Temu在中美兩國發展歷程與因應監管框架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劉秋婉(Chiu-wan Liu) ;楊婕妤(Chieh-yu Yang)

  2015 年才成立的拼多多,在數年間已經成為中國市占率第三的電子商務平臺,並在2018 年於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2023 年,拼多多的年度營收成長率趨近90%,而市占率第一與第二的阿里巴巴與京東年度營收成長率皆不到10%,很有可能是受到中國監管單位針對中國大型平臺企業於2020 年10 月至2023 年7 月的「集中整改措施」的影響。另一方面,2022 年才成立的Temu,僅花費一年的時間就能獲得一個月510 萬活躍用戶的數字,且還在持續擴張當中。本文的研究發問為:為什麼中國針對平臺企業的「集中整改措施」對於拼多多此後進平臺企業的影響比較小?相較於Tiktok 受到的美國監管單位要求其終止與中國母公司ByteDance 的關係的壓力,為什麼Temu 尚未受到美國監管單位的關注?而拼多多如何因應中國與美國相關的監管措施?本研究提出三維度的分析框架,從資金結構面向、科技成熟度面向,以及政策環境面向,來剖析拼多多應對中國與美國監管框架的具體措施以及此過程中後進平臺企業如何展現能動性。本文研究發現,拼多多作為後進平臺企業,持續關注中美兩國的監管環境,得以捕捉監管發展的動態,到目前為止也執行了相對成功的因應措施,本文論證拼多多平臺與Temu 在資金與股權架構方面的安排及技術成熟度是因應措施相對成功的關鍵。

關鍵字:拼多多、Temu、後進企業、監管框架、企業能動性


中共省級統戰部與臺辦關係初探(2006∼2023):以臺辦主任人事與業務為例

楊穎超(Ying-chao Yang)

  本文從近三任中共省級臺辦主任背景與三省市業務個案來證明多數省臺辦與統戰部的不相統屬關係。過去對中共統戰部與臺辦互動解釋,多認為臺辦屬統戰系統,而在近年中共機構改革下,地方臺辦甚有納入「大統戰」傳言。但碎裂威權主義與中央地方關係的研究裡,卻認為機構有自主空間。本文因此從中共近三任八十五位省級臺辦主任背景調查,與三省市對臺業務管理情形切入,發現雖然近年來中共強調權力的再集中化,並具體落實於2018 年機構改革中,但政策推動前後的省級臺辦主任更替並不普遍,出身背景仍舊多元,多由下級地方領導出任,與三省市對臺業務由臺辦管理情形,皆顯示出中國多數省臺辦具有獨立於統戰部外的自主性。

關鍵字:臺辦、統戰部、碎裂威權主義、整合碎裂性、大統戰



如何解釋習近平時期的政策變遷?
書評:Esarey, Ashley, and Han, Rongbin (Eds.). (2024). The Xi Jinping Effect.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蔡文軒(Wen-hsuan Tsai)